首页

女王之主论坛

时间:2025-05-23 04:58:53 作者:“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打造“闽南文化之窗” 浏览量:46164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古生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中国发现晚白垩世(约1亿年至6600万年前)中等体型的深吻暴龙新物种化石,命名为“徐氏亚洲暴龙”,致敬中国恐龙学家徐星院士。

  徐氏亚洲暴龙的化石发现及研究,代表了暴龙科在亚洲最南部的身影,为暴龙科在晚白垩世的多样性和演化提供了见解。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院郑文杰和同事合作,对2017年在中国东南部江西赣州发现的化石遗骸进入深入研究,鉴定出这个新物种化石包括一件长47.5厘米接近完整的头骨和部分身体骨骼。该样本总体长据估在3.5米至4米,对其右腓骨结构的分析表明化石样本属于一个尚未完全成年的个体,但已经度过了最快生长期。同时,该标本具有相对较深的吻部和下颚。

  对暴龙类物种关系的分析表明,徐氏亚洲暴龙与大型深吻暴龙特暴龙属和暴龙属是近亲,后两者的体型比徐氏亚洲暴龙大两倍以上。论文作者指出,徐氏亚洲暴龙的体型不到长吻的虔州龙的一半,虔州龙是和徐氏亚洲暴龙生活在同一地区、同一时代的暴龙物种。头骨结构和大小的差异表明,这两个物种可能采取了不同的进食策略,并占据了晚白垩世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虔州龙显然是食物链的顶端,而徐氏亚洲暴龙则可能居于虔州龙和较小的窃蛋龙之间的生态位。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徐氏亚洲暴龙可能是目前唯一确定的中等体型暴龙。过去的研究对其他较小暴龙物种如矮暴龙和白熊龙的存在与否存有争议,提出属于这些物种的个体可能实际上是大型暴龙的幼体。他们提供一段徐氏亚洲暴龙头骨化石3D视频进行演示。

  (记者 孙自法 制作 费璠 视频来源 施普林格·自然)

责任编辑:【卢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如何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这几点

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外长丹尼斯·蒙卡达也在19日接受采访时,公开谴责美国通过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这一“侵略工具”干涉很多与华盛顿意见相左的主权国家内政。

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持续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据了解,在航天员配合下,科研人员将首次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亚磁—微重力环境对果蝇基因、行为和生存繁衍的影响研究,同时,还将利用生物技术实验柜,研究人多能干细胞3D生长和发育潜能、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后发育、空间辐射环境下人正常肺细胞向癌细胞转化的效应和机理等。

“承载着不少人青春”的天涯社区,被申请破产审查

重庆万州:高温之下护“水中大熊猫”畅游长江

这项研究成果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对了解鸟臀类恐龙演化过程中复杂齿系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王文涛部长会见新思科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盖思新

过去,周家寨村曾是乌江彭水电站库区的移民点,而如今,依托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示范带,这里已成为了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国家3A景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